当前位置:首页 > 以文化人 > 正文

重庆沙坪坝:回龙坝镇人大代表“四招”架起连心桥

发布日期:2019-12-25 14:26 来源: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

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坝、在和顺茶馆、在议事长廊、在群众活动现场......代表和选民像邻里间拉家常,像朋友间畅聊,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代表们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赢得了选民的信任和赞誉。

近年来,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人大通过“走田坎”察民情、“坐茶馆”听民声、“凑热闹”解民怨、“摆摊点”聚民智这“四招”,创新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拓宽联系渠道、增强联系实效。

“走田坎”察民情

“胡俊,你爸爸身体怎么样哟?”说话的这位是回龙坝镇人大代表刘晓东。他是村民胡俊家的常客,一般每月都要来访2-3次。

1

人大代表深入农家院坝听取群众意见

“这段时间还可以。刘代表,今天又来走田坎啊。我屋后面滑坡的泥土清理完了,你快来看看。”胡俊感激地说。

胡俊是回龙坝镇梁滩桥村的重度肢残人,父亲胡绍荣也长期瘫痪在床。前不久,一场大雨使他家屋后发生地质滑坡,危及安全。正当父子俩急得团团转时,刘晓东闻讯赶来,详细了解情况后随即到镇政府城建部门、民政部门反映情况。通过积极协调,他为胡家父子争取相关经费补助2.3万元,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刘晓东今年通过“走田坎”搜集群众在产业发展、医疗救助、道路交通、扶贫帮困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5条,已经帮助解决28条。

2

人大代表走田坎察民情

这是刘晓东的履职日常,也是其他代表的。他所在的代表小组有6名代表,每位代表重点走访3-4个社。

而近年来,回龙坝镇人大还组织区、镇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通过走田坎、跨门坎、进心坎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村院坝,与群众拉家长,访民情。如上山协调大桥村“母亲水窖”集中饮水工程落成,下河参与梁滩桥清漂,代表们讲好“泥巴话”,让问计于民成为常态。同时,代表们还坚持有矛盾纠纷必走访、有生病住院必走访、有遭遇不幸必走访、有生活困难必走访等“四个必走访”,努力解决困难、化解矛盾。

“坐茶馆”听民声

喝盖碗茶、吃月饼、听评书、看表演;同人大代表聊家常、说心里话、反映问题、表达诉求......今年9月12日,沙坪坝区回龙坝镇近200名群众在“和顺茶馆”欢度中秋佳节。

3

人大代表在茶馆听取群众意见

今年上半年,刚刚建好的和顺茶馆就成了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区、镇代表轮流定期“坐茶馆”接待选民,听取选民意见,搜集社情民意交相关部门办理,并跟踪督办,将办理结果张榜公布。

仅中秋节这一天,梁杰、唐启福、刘剑良等三名区人大代表就在茶馆里收集到群众关于征地拆迁、公共交通等方面意见和建议13条,现场回复5条,及时转相关部门办理8条。

“茶馆,是全镇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信息汇聚,大家自由交流,可以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是收集民意的重要途径。”梁杰说。从茶馆出来,他带着慰问品直奔何远木家。上次坐茶馆得知,何远木的妻子是双目失明的精神病人,梁杰专门前去看望。

“凑热闹”解民怨

小区道路干净整洁、景观绿化错落有致、基础设施细致完善、文明宣传氛围浓厚……走进聚龙城安置小区,仿佛来到一座封闭式的小公园。

古色古香、书香味浓的议事长廊里坐着十多个谈笑风生的居民群众,区人大代表龚敏被包围在中间。她一会儿凝神倾听大伙儿“高谈阔论”,一会儿用笔在小本本上飞快记录。

4

人大代表在议事长廊收集群众意见

“我们社区的3个人大代表都喜欢‘凑热闹’,经常来这里听大家摆龙门阵。也得益于他们喜欢‘凑热闹’,我们小区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兴隆苑小区的何岑大妈介绍,兴隆苑小区属于征地拆迁安置小区,由于种种原因,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污水管网堵塞,公共设施、消防器材,绿化围栏损坏严重,矛盾纠纷突出。

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活动中,龚敏代表多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详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回龙坝镇人代会上,代表们专题审议了《回龙坝镇政府关于兴隆苑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报告》。很快,业主大会召开了,不称职的物业公司被更换了;小区重新安装了路灯,新建了休闲文化长廊,休闲椅、健身器材、活动用房和康复中心也建成了;小区绿化更是大变样。

5

人大代表走访群众

在大桥村的流水岩、西溪桥村的沙帽石、青龙庙的开发区、回龙坝社区老街.....同样有群众喜欢聚在一起聊天,也常有人大代表来“凑热闹”。代表们认真听取群众的谈论,用心记录诉求,通过积极反映,设法帮助协调解决。

“摆摊点”聚民智

回龙坝镇聚龙城广场,锣鼓喧天,人潮涌动。舞台上“垃圾分类我先行”文艺汇演正在举行;舞台下,近800名观众兴致勃勃观看表演;广场一角,还有人大代表在现场摆的“摊点”。

“垃圾处理有法宝,分门别类利环保,认清四色垃圾桶,垃圾分类要清楚。”几个挂着胸牌的人大代表一边不停地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袋,一边回答群众的问题,忙得不亦乐乎。

6

人大代表调查研究特色农业发展

“唐代表,又看到你了,我就晓得你在这里。哪里有群众活动,哪里就有你们摆的‘摊点’!上次向你反映的那段道路修好了,我们出行好方便,谢谢你哟!”大桥村的杨建康大爷,一见到唐启福就乐呵呵地说。

“郑代表,我们开发区的环境变得干净了,感谢你帮我们解决了环境污染这个老大难。”居住在四龙村开发区的陈友菊特别喜欢人大代表摆的“摊点”,逢人便说“摊点”作用大、效果好。

那是今年初,陈友菊和几个邻居在代表“摊点”向郑三元代表抱怨:周边企业排放、村民生产生活,导致污水横流,人居环境差。郑三元立即深入调查研究,走访职能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解决方案。得到镇、村支持后,他带头将自己企业的一套价值十多万元的污水处理设备无偿捐献出来。又一家一户做宣传解释工作,筹集资金近30万元,用于开沟、清淤、铺管、安装。通过努力,终于将周边20多家企业、100多家农户的生产、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官网,解决了污染问题。

代表们将摆摊设点作为密切联系群众、走进群众心间的有效方式。全镇老百姓都知道:凡是辖区举办的各种群众活动,人大代表都要到现场摆摊设点;群众在“摊点”反映的诉求,代表们都会认真记录,跟踪督办。

(作者: 朱松)

(作者单位: 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