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0岁了哦,还坚持在做志愿者工作。”
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美丽阳光家园社区里,熊勤民正在忙活。红色马甲身上穿,小小喇叭手中拿,志愿服务有我在,文明礼仪进万家。
“像熊大哥这样的志愿者,我们社区有2200余名,他们的努力串联起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美丽阳光家园社区党委书记黎雅红说。
熊勤民在社区工作。龙帆摄
“1448”工作架构 社区里吹起文明风
每天早上9点半到11点,下午2点半到4点,熊勤民风雨无阻。
“社区不小,30多栋房子,我每天都在路上。”熊勤民声如洪钟,走路一阵风,精神矍铄,“阳光小喇叭”这一项便民活动,他坚持了五年,“现在社区更文明了,大家文明养犬,高空抛物现象基本杜绝,我发自内心地自豪。”
手里针线翻飞,打个结,笼成一个络子,走个圈,凝成一个小兜。志愿者蒋玲均甜美的笑容,融化了很多老年人的心。
“我们单位有几十个人做志愿者,今天来了三个,教大家做‘小旗袍’,这个小兜兜可以装钥匙、零钱,老年人动手动脑,养心养神。”蒋玲均走到老人中间,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志愿者做“针线”,串联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48”的工作架构。
黎雅红介绍,“1448”工作架构,就是践行一个核心目标,构建四大体系,培育四项品牌,打造八大阵地,通过在各个阵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出“四方亲”志愿服务、阳光小喇叭、阳光心情驿站、阳光讲堂四个品牌,同时通过理论宣讲、文明劝导、邻里互助、意见收集等,构建起思想引领、文明培育、居民自治、民生需求四大体系,最终实现提升全民素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达到“让文明阳光,照亮美丽人生”的核心目标。
蒋玲均教大家做手工。龙帆摄
“阳光小屋”名副其实 百姓身边吹起“温暖风”
在社区里,有栋小屋子,志愿者们坐立其中,为社区居民解开心里的“疙瘩”,所谓阳光小屋,名副其实,让温暖和能量,充溢胸间。
社区居民小王,前段时间来到阳光小屋,找到志愿者倾诉,“我从事外卖送单工作,感觉现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没什么意思。”
志愿者在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劝导他要积极面对生活,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在与志愿者畅聊后,小王得到了释怀,也与志愿者成为了朋友,现在他也成为了志愿者的一员。
“居民们来自四面八方,生活压力大,我们的志愿者就是这群人最好的贴心人,拉拉家常,倒倒苦水,让每个人的生活充满阳光,这就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意义所在。”黎雅红表示,希望通过阳光小屋,真正把服务落到实处,为群众办实事。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前走 积极风气暖人心
凝聚志愿服务力量,搭建文明实践舞台,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的发展是沙坪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缩影。
作为重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示范区,沙坪坝区着力建立完善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全区现设立了1个实践中心、22个实践所、160个实践站。
不喊口号,“一张网”整合资源。
整合“沙坪坝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与“沙坪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一步提档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功能,盘活文明实践文化艺术体验中心、文艺志愿服务组织孵化中心两大阵地,充分发挥绿风行、渝孝慈、方舟救援等公益组织的带动作用,培育孵化出更多专业公益组织和队伍。
激活变量,联合部门联动高校。整合部门资源,组织开展“理论志愿者讲政策、文艺志愿者乐万家、助学志愿者传爱心、医疗志愿者送健康、科普志愿者强知识、普法志愿者育法治、环保志愿者美家园、文明志愿者暖邻里、扶贫志愿者助脱贫”9大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做大增量,立足“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在车站广场整合便民服务站,在商圈景区整合游客中心,在城乡社区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设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实现“一点多用”。
寓教于乐,“一条路”抓特色
抓特色传承,充分发挥沙磁文化、红岩精神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群众自愿参与、乐于参与的文明实践项目。
抓精准对接,通过志愿者入户走访、APP群众点单、设置民情收集点的方式,最大化征求群众诉求,协调各部门按需精准开展志愿服务。
抓常态开展,制定《沙坪坝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将志愿服务嘉许激励机制与文明实践有机融合,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回馈制度细化、量化,采用服务换服务、服务换娱乐、服务换物品的积分兑换方式。